形态描述
虫体丝状,淡黄色,头端结构与丝状网尾线虫相似。具有小的和不明显的口囊,口孔开于顶端,通入后端膨大的食道。
雄虫:体长24.00—43.00 mm,最大宽度0.298—0.481 mm。食道长0.730—1.012 mm,最大宽度0.082—0.148 mm。腹腹肋和侧腹肋由共同的基部发出,两肋平行并列,远端略向腹面弯曲。前侧肋为单独的支干,中侧肋和后侧肋完全愈合为一,未留任何痕迹。外背肋较短,单独形成一支干,背肋分为左右2支,每支的远端有3个突起。交合刺1对,等长,黄褐色,多孔性结构,长0.254—0.257 mm,最大宽度0.026—0.039 mm。引带椭圆形,由许多小泡组成,长0.035—0.066 mm,宽0.014—0.025 mm。
雌虫:体长32.00—70.00 mm,最大宽度0.215—0.451 mm。食道长0.696—1.028 mm,最大宽度0.125—0.166mm。阴门位于虫体中部,开口处有稍隆起的唇,距尾端13.40—24.50 mm。肛门距尾端0.364—0.571 mm。卵椭圆形,长径0.059—0.081 mm,幅径0.033—0.051 mm,内含幼虫。
生活史 胎生网尾线虫的生活史和丝状网尾线虫相似,也不需要中间宿主。寄生于宿主气管和支气管内的性成熟的雌虫产出含有幼虫的卵,有时卵在肺部会孵出幼虫。当宿主咳嗽时,卵和幼虫随同黏液到咽腔,然后同唾液或食物吞食进入消化道。含有幼虫的虫卵经过消化道时,在大肠内幼虫从卵内孵出,随同粪便一起排到外界。
由卵内孵出的幼虫比丝状网尾线虫小,长0.319—0.400 mm,宽0.016—0.019mm。头端没有像丝状网尾线虫幼虫具有钮扣状突起的特征。食道较细,肠细胞内含颗粒甚多。
排到外界环境中的幼虫在适宜的温度(25℃)下达到侵袭期为3昼夜。当温度降低时,其发育的时间则相应的延长,可达到11昼夜以上。若温度降低到10℃或增高到30℃以上,幼虫便不能发育到侵袭期。
侵袭性幼虫若被宿主吞食则受感染。当幼虫进入消化道后,便钻入小肠黏膜并侵入淋巴系统,在那里完成2次蜕皮,然后经胸导管进入大静脉到达右心房,继从右心室经肺动脉而到肺部(大约在被吞食后的第3天),幼虫可以从肺部的毛细血管钻出,进入肺泡、支气管、气管,在那里达到性成熟(大约4—6星期)。据Soliman(1953)人工感染豚鼠的实验,到支气管时约为18天。据Halichkov(1948)在小羊羔的实验,本虫从侵袭性幼虫到性成熟需21—23天,但有的报道需更长的时间,为28—41天。
本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期,取决于牛的饲养和管理条件及宿主机体的生理状况,可以由2—12个月。
致病作用 基本同丝状网尾线虫。
雄虫:体长24.00—43.00 mm,最大宽度0.298—0.481 mm。食道长0.730—1.012 mm,最大宽度0.082—0.148 mm。腹腹肋和侧腹肋由共同的基部发出,两肋平行并列,远端略向腹面弯曲。前侧肋为单独的支干,中侧肋和后侧肋完全愈合为一,未留任何痕迹。外背肋较短,单独形成一支干,背肋分为左右2支,每支的远端有3个突起。交合刺1对,等长,黄褐色,多孔性结构,长0.254—0.257 mm,最大宽度0.026—0.039 mm。引带椭圆形,由许多小泡组成,长0.035—0.066 mm,宽0.014—0.025 mm。
雌虫:体长32.00—70.00 mm,最大宽度0.215—0.451 mm。食道长0.696—1.028 mm,最大宽度0.125—0.166mm。阴门位于虫体中部,开口处有稍隆起的唇,距尾端13.40—24.50 mm。肛门距尾端0.364—0.571 mm。卵椭圆形,长径0.059—0.081 mm,幅径0.033—0.051 mm,内含幼虫。
生活史 胎生网尾线虫的生活史和丝状网尾线虫相似,也不需要中间宿主。寄生于宿主气管和支气管内的性成熟的雌虫产出含有幼虫的卵,有时卵在肺部会孵出幼虫。当宿主咳嗽时,卵和幼虫随同黏液到咽腔,然后同唾液或食物吞食进入消化道。含有幼虫的虫卵经过消化道时,在大肠内幼虫从卵内孵出,随同粪便一起排到外界。
由卵内孵出的幼虫比丝状网尾线虫小,长0.319—0.400 mm,宽0.016—0.019mm。头端没有像丝状网尾线虫幼虫具有钮扣状突起的特征。食道较细,肠细胞内含颗粒甚多。
排到外界环境中的幼虫在适宜的温度(25℃)下达到侵袭期为3昼夜。当温度降低时,其发育的时间则相应的延长,可达到11昼夜以上。若温度降低到10℃或增高到30℃以上,幼虫便不能发育到侵袭期。
侵袭性幼虫若被宿主吞食则受感染。当幼虫进入消化道后,便钻入小肠黏膜并侵入淋巴系统,在那里完成2次蜕皮,然后经胸导管进入大静脉到达右心房,继从右心室经肺动脉而到肺部(大约在被吞食后的第3天),幼虫可以从肺部的毛细血管钻出,进入肺泡、支气管、气管,在那里达到性成熟(大约4—6星期)。据Soliman(1953)人工感染豚鼠的实验,到支气管时约为18天。据Halichkov(1948)在小羊羔的实验,本虫从侵袭性幼虫到性成熟需21—23天,但有的报道需更长的时间,为28—41天。
本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期,取决于牛的饲养和管理条件及宿主机体的生理状况,可以由2—12个月。
致病作用 基本同丝状网尾线虫。
生物学
宿主 黄牛、水牛、美洲野牛 Bison bison、牦牛Bos grunniens、犏牛、猪、山羊、骆驼、加拿大鹿Cervus canadensis、驯鹿 Rangifer tanandus、哥伦比亚鹿 Odocoileus columbianum、白尾鹿O.virginianus、黑尾鹿O.hemionus。
寄生部位 气管、支气管。
寄生部位 气管、支气管。
国内分布
北京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新疆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江苏、湖北、浙江、广西、广东、台湾